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請廣設「全台語」幼稚園、將「台語」升格至「國家語言」的教育地位 — 一位全台語媽媽的請求


教育部長您好:


我是一位跟孩子講全台語的母親,在他二個月時開始以全台語跟他對話,孩子現在1歲11個月,已經會用台語講自己的全名(兒童健康手冊標明3歲才會說出自己的姓及名),也可以說出20種以上台語交通工具名稱,35種以上台語水果、蔬菜及身體所有部位名稱,40種以上台語動物及昆蟲名稱...等,同時會講台語長句:裡面沒東西、這是什麼?什麼顏色?等,為什麼他的語言發展會如此快速? 這是因為他正在學習真正屬於他的語言-台語。


有一首歌,名叫:『母親的名字叫台灣』,它的歌詞如下:
母親是山,母親是海,母親是河,母親的名叫台灣。
母親是良知,母親是正義,母親是你咱的春天。  
二千萬粒的蕃薯子,不敢叫出母親的名,
台灣甘是彼難聽,想到心寒起畏寒,  
二千萬粒的蕃薯子,不敢叫出母親的名,
親像啞吧壓死子,讓人心凝捶心肝,
二千萬粒的蕃薯子,不倘靜靜不出聲,
勇敢叫出母親的名,台灣啊,台灣啊,你是母親的名。


現在的蕃薯子連母親的語言-台語都不會講,台灣人的母親看著住在這裡的台灣人,一一拋棄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親像啞吧壓死子,讓人心凝捶心肝。


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台灣教育全部採用單一的中國北京話教學,將所有屬於台灣人的語言排除在外,把不屬於台灣的語言,強加在台灣人身上的教育方式,使得台灣人跟自己的土地無法連結,反而瘋狂追求日本、韓國文化,卻對自己珍貴的在地文化斥之以鼻,這是台灣人接受中國北京話教育所造成的,「教育」成了扼殺台灣在地族群母語與文化的殺手



跟部長講一個小故事:
西元1949年有一隻名叫「中國北京話」的小怪獸在中國跟同伴打架打輸了,只好逃到對岸一個名叫台灣的小島,「中國北京話」小怪獸一到台灣發現這裡的人們講著牠聽不懂的語言,讓牠非常不能忍受,最後「中國北京話」小怪獸立下一個重大目標:「牠要把台灣島上在地族群的母語全部消滅殆盡」。


「中國北京話」小怪獸為了強迫台灣人接受牠,將自己改名為「國語」,另外為了將台灣島上在地族群的母語全部滅絕,「中國北京話」小怪獸決定在全台灣的幼稚園、小學大門口裝設一座國語任意門,只要小孩每天進入這個門,就會開始講牠聽得懂的中國北京話,實施一段時間後,牠發覺效果不夠,決定將國語任意門加裝在國中的大門口,並且開始對台灣人洗腦,塑造講中國北京話是高尚的,講台語是低俗不堪的刻板印象。


慢慢地「中國北京話」小怪獸的同伴變多了,這時台灣父母覺得教小孩講在地族群的母語是件浪費時間的事,因為孩子從上幼稚園起,老師就開始用中國北京話教小孩,大多數的阿公阿嬤、父母因為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只跟孩子講「中國北京話」,小怪獸因為講「中國北京話」的同伴激增,最後變成了一隻巨大的大怪物。


到了西元2011年台灣人意識覺醒,將大怪物名字由「國語」改為「華語」,「中國北京話」大怪物不以為意,因為無論怎麼改名,台灣人已經擺脫不了中國北京話,而且台灣人還撒大錢向外國人宣傳「中國北京話」。西元2016年「中國北京話」大怪物覺得再過幾年就要達成《把台灣島上在地族群的母語全部消滅殆盡》的目標,讓台灣人失去自己在地族群的母語、失去自己的文化、失去自己的根,最後忘了自己是誰。



為什麼全台灣最多人使用的「台語」會走向滅絕之路?


1.從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來分析
  「台灣人的母語-台語」 VS.「外來政權所帶來的-中國北京話」預算比較:
  「台語」在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中 ,只在教育部的「終身教育司」有編列台語預
算,其他中央單位的台語預算是 0 ,但來看單單只有教育部的「國際及兩岸教育
司」向海外宣傳「北京話」的預算,就遠遠超過「台灣人的母語-台語」的預算,
兩者天差地遠的待遇,卻是台灣政府用台灣人民的納稅錢在保護及宣揚「北京
話」所造成的。



研發及辦理「台語」語言能力認證
工作
(預算有超過一半用在舉辦檢定考試)

只有「教育部的終身教育司」才有編列台語預算
辦理國際「北京語文」教育
預算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1.北京語文教育產業輸出等經
2.運用海外僑教資源,開拓
語文教育據點經費
2017
40,623,000元 (P.128)
4千062萬3千元
351,512,000元 (P.154)
3億5千1百51萬2千元
2016
40,108,000元 (P.119)
4千010萬8千元
351,215,000元 (P.144)
3億5千1百21萬5千元
2015
40,172,000 (P.110)
4千017萬2千元
363,183,000元 (P.133)
3億6千3百18萬3千元


2.「教育」是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走向滅亡問題的根源
   所有台灣人所受的教育,99%都使用「中國北京話」作為受教的唯一語言,但僅
有1%的機率,「台語」才有機會在小學教育中現身,出現一星期只有一節台語課
程的怪異現象。當台灣教育當局把「台語」當成一門外國語言看待,如何讓台
語族群的父母努力地傳承「自己的母語-台語」?    


 以下是台灣教育體制的現況:
 (1)幼稚園:老師全部以「中國北京話」教學
 (2)國民小學:國小一至六年級,一星期僅有一堂台語課,其他課程老師全部以「中
國北京話」教學,屬於台語重災區的北部,因為台語課程「不用考
試」也沒有專任的台語老師,有老師會把台語課拿來上英語或拿來
考北京語英文,如果有上台語課,也只有在上課時看影片、
聽音樂,完全沒有教「教育部的台羅」,台語已消失在我們的下一代
中。  

以下是2016年國民小學小一、小四、小五一星期的課表,中國北京話在國小的
課表上,還是標明為國語
 
國小一年級課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1節
體育
北京語
北京語
體育
台語
第2節
北京語
健康
閱讀
北京語
北京語
第3節
彈性
音樂
數學
數學
數學
第4節
生活
生活
生活
生活
生活
第5節

彈性



第6節

綜合活動



第7節

綜合活動





國小四年級課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1節
北京語
體育
北京語
北京語
自然
第2節
數學
北京語
自然
電腦
自然
第3節
英語
數學
英語
體育
北京語
第4節
綜合
台語
數學
社會
彈性
第5節
美勞
社會

綜合

第6節
美勞
社會

綜合

第7節
健康
閱讀

音樂



國小五年級課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1節
北京語
體育
北京語
北京語
社會
第2節
北京語
數學
社會
閱讀
社會
第3節
英語
音樂
數學
數學
綜合
第4節
數學
北京語
台語
音樂
綜合
第5節
自然
綜合

美勞
自然
第6節
自然
電腦

美勞
健康
第7節
體育
彈性

英語
北京語


 (3)國民中學:老師全部以「中國北京話」教學,國中起已無任何「台語」必修課
程。
 (4)高級中學:老師全部以「中國北京話」教學。
 (5)大學:老師全部以「中國北京話」教學。


如果你是了解台灣教育幾乎全部以「中國北京話」教學為主的台灣人,你會花費時間、心力教孩子台語嗎? 我想這也是大部分精通台語的阿公阿嬤、會講台語的父母不願意傳承「自己的母語-台語」最主要的原因,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教育」是母語的殺手



3.電視、電台、報紙、網路幾乎全是「中國北京話」及中文的天下
  打開電視,沒有一台是以全台語為主要語言的電視台。打開收音機,台語電台「北
京語化」的現象已非常明顯。報紙、網路都是純中文的天下,在這種鋪天蓋地的
北京語環境中,台語能生存的機會幾乎微乎其微。
  
※以教育部所管轄的「教育廣播電台-台北總台」為例 (一星期7天,24小時播放)
語    言
節目所佔小時數
節目時數所占%比例
原住民語
4.58小時
2.73%
客       語
5.83小時
3.47%
台       語
2.25小時
1.34%
北  京  語
155.34小時
92.46%


教育廣播電台節目的語言懸殊比例,充分顯示在教育體制的語言分配上。教育廣播電台應重新規劃,推出適合各級學生的台灣語言(原住民語、客語、台語)廣播節目,並將台灣語言的廣播節目增加至與北京語相同小時數,這才是真正的推動語言轉型正義的開始。


以下是小雅媽媽在網路上所做的小規模調查:


歲數
幾歲開始不說台語?  還會想說台語嗎?  如果會,為什麼會想說?
4歲半
在家都是台語,在學校沒有小朋友聽得懂台語。 (新北,永和)
17歲
從小家裡就會說台語,但小時候因為學齡前在台南,學的是南部的台語,上小學回台中,在學校跟同學說會被老師、同學笑,才開始在學校不說。(台中)
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說台語了,因為我好喜歡台語,台語真的很好聽。
19歲
會說台語,但只限在家裡,國小後就沒在公眾場合用台語說話,主要是公眾環境還是以北京話溝通為主。
會想說台語是因為想保留自己的根,台語程度只有說和聽,不會讀寫,有想要學習讀寫的能力。(高雄人,目前在新竹讀大學)
19歲
大概從小就比較少講台語,家長也很少對我們講台語,所以不太有機會講
聽懂程度:日常對話60%~70%,連續講一串可能就20%~30%。
想說台語,因為這是屬於我們的語言,不想讓這樣的文化消失。
(高雄人,目前在台北讀大學)
虛歲20
5歲,嚴格來說是0歲不說台語,因為環境使然,現在還聽得懂台語,也會想說台語。當台灣人就是要講台語啊,不然還能幹麻? (台北)
21歲
小時候其實使用台語機會不多,家人在家會台語或北京話交替使用,在長老教會聚會,故有機會多接觸台語,因為同年齡同學多使用北京話,自己也沒有常講台語。
但在進大學之後慢慢了解到台語這個語言的過去和他所面對的現況,也更有動機去學習台語,包括白話字,希望能讓自己能夠順暢的用台語與他人對談,並將台文運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家鄉彰化溪湖,目前台北讀書)
22歲
幼稚園之前跟阿公阿嬤一起在南州某庄內生活,都講台語,後來跟爸媽同住,因為媽媽講北京話,所以一度開始只講北京話,是在爸爸堅持只用台語跟我對話的情況下,變成跟爸爸講台語、跟媽媽講北京話的習慣,兄弟姐妹間則台語北京話混用,持續到現在。

幼稚園、國小屏東恆春,學校同學之間幾乎不會用台語對話,但明明母語是台語的人不在少數,頂多下課時少數同學之間的對話夾雜台語。

國中開始搬到高雄,學校同學也不會用台語對話,但很常聽到台語髒話,只有罵髒話時會聽到台語。

大學到台北讀書,學校也聽不到台語跟南部狀況相同,南部真的沒有比較好),回住處也不像在家有家人可以每天用台語對話,台語退步很多,但基本聽說都還有維持住。

有母語相關意識後有盡量要求自己講台語,但也常常為了「方便」而偷懶,例如在學校等等「北京語專用」的場合就只說北京話(屏東人)
22歲
有點難定義到底幾歲開始,但能使用台語會盡量使用台語。父母在家彼此對談時會使用台語,但當我想插入話題時會被用「囡仔人有耳無嘴」勸退,但他們對我說話時會自動切換成北京話  (高雄小港)
聽完全沒有問題畢竟父母都講台語,甚至還希望學好台文。
23歲
從小開始講,沒中斷過。跟某些國中、高中同學講台語,大學同學如果會講也會盡量講台語。我覺得台語很棒,有優美的文化、音調!已漸漸推廣同學們講台語的心聲~
27歲
一直都有說台語,據我爸媽的說法,因為家中有阿公阿嬤的關係,上學前我的台語說得還算不錯。上學後不像以前那樣常講台語。現在台語說得很爛,但台語聽力還算可以。(台中人)
我很想說台語,只是阿嬤過世後,少了一個可以強迫自己練習的對象。自從我的台灣意識快速茁壯後,想要好好學習台語,不僅聽說,還有讀寫的能力。
27歲
一直都有在講台語,遇到聽不懂台語的會自動轉換,家裡溝通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用台語,只是有些台語比較深奧就要問長輩。(台中人)
28歲
一直都有說,但是說得很少,小時候給外婆帶(在雲林東勢)所以會講,現在還聽得懂,也會想說(正在練習全台語30天)。(新北市)
會想說是因為這是我的母語,我希望透過自己講台語,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語言的重要性。
(真的有好多人聽得懂,但還是不會用台語回應我)
30歲
一直有在說,但限對象是講台語者,和無法用北京話表達時,聽力9成懂,羅馬字沒學好,所以很少台語書寫。(新北市)
目前是幼稚園的台語老師,並打算考c級檢定,台語會一直說下去。
30歲
從出生到現在一直處於全台語的狀態,但僅限和親人與特定朋友。因為從小在學校就是講北京話,所以下意識和朋友或男友都是說北京話,台語書寫能力是零,目前打算找時間惡補台羅。
(宜蘭人,但目前住日本琦玉)
30歲
和娘家人都說台語,讀書幼稚園到國中還是和同學都說台語比較多(較鄉下的所在),高中(岡山市區)開始到大學和工作大部分都說北京話(大學在台北),因為跟外國人結婚,所以只教小孩北京話,直到2016年大女兒4歲才開始跟她全台語,目前大女兒可以順利轉換。
(高雄岡山人,現在住淡水)
31歲
19歲開始不說台語,因為來台北唸書,同學沒人講。聽得懂台語,現在還想說台語,台文興邦。(高雄)
31歲
從小到現在一直都有講台語,目前聽得懂也會講,在家會和小孩用台語溝通。(台北,北投)
33歲
上幼稚園前跟家人全台語(那個時候在台北市跟爸媽對話使用台語的已經是稀有動物,即使有聽過同學的父母用台語混北京語與小孩交談,也沒聽過任何同學跟爸媽說話是回台語)   (台北市)
在家:65%北京話、35%台語;上學後在學校:100%北京話,學校沒人說就漸漸越來越不會也就越少說,生活台語七成,專業用語幾乎零,台語文盲
媽媽留給我們的東西不想失去,失去母語就失去自己失去文化。
34歲
小孩出生都由全台語的外婆帶。 2歲半開始由主說北京話的24小時保姆帶後,就不說台語。
小孩目前3歲,還沒入學,現在會說台語,也聽得懂,因為父母說台語,會跟著說或以台語回應。剛開始父母說台語,小孩一開始用北京話回應,父母和小孩用台語久了(約一個月),小孩就會說台語了。(新北市)
34歲
一直有說,只是會看對象使用,正在學台羅與白話字。個人不是因為是「台語」而想學,而是因為父母奶奶都會台語,奶奶甚至會日語,不希望這樣的語言在我身上失去,這是我與自己長輩的連結。  (台北)
34歲
細漢治厝lông講台語,開始讀冊了後漸漸愈講愈少
最近發覺會曉講袂曉寫敢若koh無夠,因為會曉ê人愈來愈少,kan-na會曉寫是beh án-chóaⁿ kah台語流傳落去咧,毋才開始學寫台語,希望有一日聽說讀寫lông會當真liàn-tńg!(台南)
35歲
父母都講台語,但很少跟我們說。我國小因為同學有不少人說台語,耳濡目染之下聽得懂一些(很多是小朋友罵人的話⋯⋯),但不太會說。
因為家中父母長輩偶爾會說台語,如此這般零零落落的學,到大學時加減會一點,就是不懂台語的同學覺得我好厲害,但真正講台語的人都覺得我台語超破的那種程度。
35歲
不說台語應該是高中,因為離開家搬到學校宿舍住,大家都說北京話
想繼續說台語,因為覺得不說的話,下一代就不會說台語,也不會知道自己是台灣人。 (新北市)
35歲
9歲前不會台語,高中前不說台語,但是會聽,因為以前學校不能說台語,之後上大學念的科系需要台語溝通,才開始說台語,也慢慢覺得台語是我們很重要的文化。現在台語會說,但有些字還是不太會,希望能夠繼續講台語,讓小孩也學台語,用台語說故事。(新北,土城)
36歲
本身在國中一年級時開始不說台語,因為環境的關係。我在孩子10個月大時開始跟她全台語,想要她會+留住(傳承)台語。孩子目前大班,跟我說台語,但公婆偶爾會跟她講北京話,我會堅持到我死那天XD
(台南出生,現居板橋)
36歲
一直到國中都是和同學講台語,高中開始比較多用北京話聊天;到台北上大學後,因為很多人聽不懂,主要溝通語言變成北京話。
從研究所開始,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開始大講台語 XD 回家會有意識跟家人全台語,不懂的就問。搬回高雄住後,也是能講則講(對陌生人會先探詢再決定),但是還不太會寫(慚愧)。(高雄市)
36歲
厝內無特別教,但是濫teh講,阮阿母是予禁彼代ê台北人,家己嘛無法度全台語。國中時有特別跟同學練,算一段進步期。
到今台語猶是講甲離離落落,舊年學羅馬字,這馬繼續拚勢teh學kap上課。佇面冊較早開始全台文。10/15開始全台語,厝內、外口、甚至上班時嘛強欲會使全台語--ah。(台北人)
36歲
3或4歲開始不說台語,幼稚園開始就沒有說台語的環境,在家父母也說北京話,大部份都聽得懂。
從36歲開始說台語,起初是因為愛台灣的先生鼓勵為孩子打造全台語的環境,公婆也鼓勵讓孩子說台語,而自己為了讓台語能在下一代傳承下去,而有很大的使命感,跟孩子一起學習。(台中豐原人,目前居住台北市)
36歲
喜歡並持續使用台語,因為家裡環境跟本土意識。(高雄)
近40歲
五歲之前只說台語,去幼稚園以後就沒有使用過台語,一直到自己生小孩,大概四年前因為想要自己的孩子會說台語,所以才開始跟他們一起學台語說台語。(台北)
近40歲
全家都是台語人,幼稚園-國小都有說台語。沒有說台語應該是國中時到台北住校,認識的台北人都說北京話
目前一個4歲女兒,全台語今年起開始實行9個月,連說故事都使用台語。已上幼兒園3個月,自我意識較強,因此在學校是她影響別人說台語,要說北京話時她也會不小心加上一些台語。
重拾台語是因為小雅與她的寶貝雙胞胎,讓我意識到台語已是稀有與珍貴的。(基隆市)
40歲
差不多地上國小卡少講台語,因為在學校講會被處罰上國中就更少了,因為那時覺得聳;出社會後佇工作場所更是不多用。
後來為媽五年後,才驚覺母語真正重要。妞們五歲左右開始全家講台語,有時也會忘記講,著盡量,她們七歲,聽還ok,講還不太輪轉,每天練習中或講台語故事給她們聽(看中文繪本自己轉成台語文),幾乎天天聽台語故事集,也會看台語卡通(但市面上很少)。(中部人)
40歲
從小耳濡目染會聽說台語,記得上小學時,學校推廣說北京話運動,說台語的小朋友脖子會被掛牌子,然後就變成在娘家外面說北京話,在娘家說台語,成年出社會了也是如此。
記得小時候阿嬤會說很厲害的台語,我也學不起來。婚後因為先生會聽但不太會說台語,所以家裡都說北京話,現在有女兒3歲,希望她也會聽跟說台語,正努力教導中,謝謝。(新北,新店)
40++
小學or中學時說台語被同學糾正不能講(現在想起來覺得很…),現在我都講台語,對姪子姪女等也都不用北京話溝通,台語沒辦法說的,就用英語或日語代替,(原因:看不懂小學台語課文,竟然連裡面一篇小時候認識長輩楊振裕校長寫的作品都沒辦法完整讀出後,試著自學台羅拼音,因以前是哈日族,會五十音,會到台語文記憶網路找台日語書籍,試著用五十音拼台語,現在以更認真態度對待台語。(彰化)
47
南部長大,唸大學之後才到台北.。從開始唸書在學校就都不說台語,但在家會說,跟阿嬤那一代都講台語,爸媽那代起就台語北京話混用,我自己沒小孩,弟弟的小孩都不會台語。自己現在台語聽力大約90分以上,說的能力50-60分而已。
想說台語的原因是覺得不想忘記自己的根本。台語本身就代表一種文化,不希望它消失.。(南部人)


以上的小規模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台語族群是在進入幼稚園或小學開始,就已經沒有講台語的環境,因為受教育而開始無法在學校講台語,這正是從以前到現在,全台灣學齡前會講台語的小朋友,必經的禁說台語之路


有人說:對孩子講台語應該是家庭的責任,怎麼會是教育的責任?但現實的情況是:因為外來政權在學校、公共場合、媒體..等打壓台語族群的台語,導致大部分30-45歲世代變成會聽不太會講台語的失語族,雖然大部分的人認為自己會講台語,但用全台語討論事情、跟孩子以全台語對話,對30-45歲族群的父母而言,已是不可能的任務。


「教育」是台灣在地族群母語的毒藥,也是解藥。當「北京話」靠教育的力量普及到看似不可挽回的地步,但危機就是轉機,「台語」也可以靠教育的力量,讓孩子回頭教導30-45歲族群的大人們,甚至30歲以下更不會講台語的父母,由下而上的「全台語」教育方式,讓台語族群慢慢找回失去已久的「母語-台語」。




為什麼要廣設「全台語」幼稚園?

1.台灣的「全台語」家庭,急迫需要「全台語」幼稚園
目前全台灣跟孩子講全台語的稀有家庭,應該只佔台灣總人口的1%或更少,全台語的父母從小孩一出生開始,花費許多時間、精力、成本教孩子講「母語-台語」。台灣目前只有「全北京話」幼稚園,當全台語家庭不得不將小孩送往幼稚園時,孩子在進入「全北京話」幼稚園的那一刻起,小雅媽媽說:她知道太多案例是從此拒絕講任何一句台語,因為孩子不想與別人不同。


目前從小孩一出生開始全台語的家庭,如果自身能力許可,並不會讓孩子進入「全北京話」幼稚園,因為「全北京話」幼稚園將會一手摧毀他們辛苦培育的台語幼苗,但這顆台語幼苗又會在小學接受另一次毀滅,只是在小學是慢慢被北京話同化,直到這顆台語幼苗緩慢倒下為止。我的孩子2017年就要上幼稚園,但上網搜尋「全台語」幼稚園是 0,如果政府再不改變台灣的語言教育政策,我已悲觀預期他未來的語言會以北京話為主,且慢慢將成為台語的失語族。


全台語家庭的面前始終有兩座山,一座名叫「全北京話」幼稚園,另一座名叫「全北京話」小學,他們像傻子一樣想將這兩座山慢慢移走,卻始終被周遭失語的台語族群譏笑自不量力,「教育」就像一雙巨大雙手,能將全台語家庭面前的兩座山移走,期望政府能廣設「全台語」幼稚園,來拯救已屬於稀有動物的全台語孩子。


【註】全台語家庭分為三類:第一類「從出生開始」即全台語;第二類孩子「會講話前」全台語;第三類在孩子「已經會北京話」的狀況下,開始跟孩子講全台語。父母因為被提醒或自身覺醒,將全北京話轉換成全台語對話,這三類的全台語家庭,真的非常急迫需要政府開設「全台語」幼稚園,讓孩子學習台語之路不再中斷。


2.台語族群的父母及子女,迫切需要「全台語」幼稚園
我本身在進幼稚園前只會講台語,但不曉得從何時開始,跟父母的對話模式開始改變,變成父母對我們講「台語」,我們回父母「北京話」,這應該是30-45歲世代為何會失去講台語能力的主要原因。


過去外來政權在小學實施「講台語掛狗牌、罰錢...等」種種錯誤的語言教育政策,導致台語產生嚴重的世代斷層,30-45歲世代因為在學校、公共場所、工作領域沒有講台語的機會,進而使自己成為台語的失語族,再加上現代社會雙薪的小家庭佔大多數,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教導自己子女台語,台語現在已消失在我們的下一代中。


    以下四種台語族群的父母及孩子非常需要「全台語」幼稚園:


    (1)跟孩子講「北京話」的「一般」台語族群家庭
        在公園裡詢問其他講北京話的台語族群父母,為什麼不教孩子台語?他們回答:
       「因為台語不輪轉」,台語族群的父母不是不願意教孩子台語,是因為父母本
身台語不輪轉,對自己講台語的能力沒信心也怕教錯,進而產生心理障礙,導
無法開口教孩子台語。政府也沒有任何台語資源,讓父母學習如何教導子女
台語,另外教育體制「全北京話」教學、被徹底洗腦認為台語是低俗的語言..
等,以上種種因素,都嚴重影響父母教孩子講台語的意願。


    (2)跟孩子講「北京話」的「特殊」台語族群家庭
        台北友人媽媽說:我本來就是贊成講台語的,但哥哥的語言治療師建議我們純
講北京話,避免哥哥語言混亂,所以我們才不講台語的,如果哥哥是一般生,我一
定會教他台語。如果弟弟能在幼稚園就有人跟他講台語的話,現在國小一年
級的弟弟,台語也不會那麼爛,很可惜,但是也沒辦法。
    (3)父母台語不輪轉,但跟孩子一起重新學習台語的「全台語」家庭
        先生台語稍好,但我台語不輪轉,因為太久沒開口講台語,許多台語用詞都已生
疏,譬如:看到電燈卻想不出台語叫電火,襪仔會跟麥仔搞混,將台語的「斟茶
thîn tê」講成北京語化的「倒茶」..等,諸如此類的情形常常發生,雖然聽的
能力有80%(可以聽得懂台語新聞),但講的能力卻剩下10%,當我開始講全台
語後,才知道自己的母語-台語已經失去太多了。


        台語不輪轉的父母,要教孩子講全台語真的是困難重重,我自己是在小孩兩個
月時,開始跟他講全台語。首先,因為台語已太生疏,所以要一個字一個字去查
線上台語字典的發音(因為不會台語白話字,導致要用聽發音死記的方式),再
教孩子台語,發覺教錯了,趕緊跟孩子講失禮,媽媽教不對了,再跟他講正確的
台語發音,現在教錯的情況還是會發生。
 
        台語不輪轉,但想跟孩子一起重新學習台語的父母,真的非常需要政府廣設
「全台語」幼稚園,一方面我們的台語能力真的有限;另一方面我們真的希望
孩子能在全台語的環境下長大,而不是在全北京話的環境下,導致孩子長大後,
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到最後忘了自己是誰。


    (4)跟孩子講全台語」的父或母,但另一半是外國人或只會講北京話的台灣人
        另一半不會講台語的家庭,需要靠父或母的一方跟孩子講全台語,但當跟孩子
講全台語的父或母的一方,在台語也不是很好的情況下,真的需要政府的大力
協助,廣設全台語」幼稚園。


3.孩子在幼稚園即開始全台語,才能自然地在學校及生活中講台語
  幼稚園是孩童語言啟蒙的階段,當在幼稚園習慣跟同學講全台語後,進入小學才會
在學校跟同學講台語,回家跟父母講台語,並且回頭教導父母正確的台語講法。
    
   但現在的教育體制,卻只有全北京話幼稚園,孩童在進入小學才開始接觸台語,每
星期只有一堂課,常常會產生排斥台語的現象,且跟同學間的對話全部以北京話
為主,唯有廣設「全台語」幼稚園,才是解決此一現象的唯一途徑。


【解決方法】
透過紐西蘭毛利語的語言巢」模式,找回屬於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台語


紐西蘭毛利語—背景
紐西國政府在1867年及1871年訂定法律,使英語變成各級學校的唯一官方語言,許多毛利學童更因為在學校說族語而受到懲罰。雖然如此,毛利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仍是大多數毛利人的家庭語言。


毛利語的流失開始的相當早,1970年代只有23.3%的毛利人會說毛利語,會說毛利語的人又大都超過40歲,五歲的學齡兒童不到1%會講族語。(這正是台語目前的處境)


1970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平均年齡50歲、能說毛利語的人只佔了毛利語使用者的五分之一,換句話說年輕一輩懂毛利語的不在少數,但這並不表示毛利語沒有衰退跡象「懂」跟「精通」之間畢竟有段不小的距離 。


這種母語自我消滅的畸形現象,其原因是在於很多毛利家長相信,如果他們的孩子有良好的英語能力比良好的母語能力更有「價值」,將來才不會在主流社會矮人一截;所以,很多毛利家長反而選擇在家盡量不跟自己的孩子說毛利語、或是偏好孩子用英語來回應,形成一種「說英語比說毛利語有競爭力」的社會風氣(跟台灣一模一樣)


紐西蘭毛利語—語言巢
語言巢(Kohanga Reo)的概念源自紐西蘭,是以家庭為概念,配合社區所發展出來的「母語幼稚園」。
  
1982年紐西蘭毛利族面對母語絕種的威脅(只剩23.3%的Maori人會說族語),積極展開保存民族語言和文化的母語復興運動,以挽救毛利語的流失。其中對母語保存有很大貢獻的是 1982 年建立的語言巢(母語幼兒園)。沉浸(immersion)是語言巢最基本的原理,語言巢官方網站的一段引文,很能說明這個理念(Kohanga Reo OFFICIAL)﹕「孩子呱呱落地後,把他抱在胸前,並且從那一刻開始以毛利語和小孩說話。」 語言巢運用家庭的觀念來推展母語教育,培養下一代。


語言巢的發展原理是讓毛利兒童從一出生開始就要浸淫在毛利語和價值觀,在母語幼稚園中負責照顧兒童的kaiawhi(保母)是精通毛利語及文化的婦人(很多都是祖母,因為媽媽那一代已不會說母語),每天輪班提供4到8小時照顧學童,保母完全使用毛利語跟兒童說話、講故事、遊戲。由祖母來教學母語幼稚園的特色,媽媽要出席一起陪伴兒童,除了可以學習毛利語言文化以外,又可學習養育兒童的方法。母語是母語幼稚園唯一使用的語言:「不管什麼時候,訪客、督導都必須遵守一個規定:兒童所聽的及所說的都得是毛利語」。學童入學之前大多不會說毛利語,在語言巢三、四年之後,這些兒童都會說毛利語。


紐西蘭毛利族如何確保母語幼稚園的師資來源呢?1979到1980年間的Aatarangi運動及Tu Tangata Whanau(家庭發展計畫)替母語幼稚園運動建立基礎。Aatarangi運動透過社區課程推廣成年人的族語學習、再學習號召已經會講族語的祖父母,目的是培養他們成為母語教師,以便將母語傳授下去。Aatarangi教師都是自願的義工,他們不是正式老師。經過短期、密集的訓練,他們學習毛利語在不同情境的使用:從日常生活到正式的部落會議的語言使用。


1982年一開始只有4家語言巢;1984年已經有287家;1985年有374家;1988年增加到520家,入學的兒童總共有8,000人左右;現在紐西蘭有704家領有執照的語言巢中心,提供13,000位小孩完全毛利語教育。


「語言巢」模式,是搶救下一代及30-40歲世代父母台語的契機,也是幫助每天在公園、家裡發呆的阿公阿嬤們,重新找回自身價值的機會。讓精通台語的阿公阿嬤們透過短期、密集的訓練,在「全台語」幼稚園裡用全台語跟兒童說話、講故事、遊戲..等,讓孩子能沉浸在全台語的環境中,進而回頭教導自己父母台語,也為進入小學學習台語文字打下根基


資料來源:




為什麼要將「台語」升格至「國家語言」的教育地位?


1.我們是什麼人?
我們是台灣人?但我們及下一代卻不會講台灣的語言(原住民語、客語、台語)。
我們是中國人?有可能,因為我們及下一代只會講北京話,但一個是極權的共產國家,一個是自由的民主國家。
 
來台觀光的韓國人,遇到台灣人後才驚覺原來台灣人和中國人很不一樣,他們回國後,為了向親友分享台灣的美好,便將台灣人形容成「會講北京話的日本人」。亞洲國家都知道台灣人是講「北京話」,而不是講「台灣的語言」,日本人更知道台語,才是台灣的台語族群應該要講的語言。


我們到底是什麼人?不會講台灣語言的台灣人?「會講北京話」的日本人?


2.在台灣,跟孩子講「台灣的語言-台語」會遭到質疑、無視
在北部最為明顯,尤其在台北市,當我帶孩子到公園玩時,不只一次遭到質疑,公園裡所有的阿公阿嬤都是跟孫子講北京話,有阿嬤用台語當著我的面問另一位阿嬤:「伊為什麼要教囡仔講台語啊?」她們的想法是我只跟孩子講台語會害他不會講北京話,會誤了孩子的前途。也時常被問:「為什麼不教孩子講北京話?」,我很想反問他們:「為什麼不教孩子講台語?台語被消滅了也無所謂嗎?」


跟孩子講全台語,無論買東西、坐大眾交通工具都會遭受異樣眼光,例如:買東西,店員明明台語很好,也用「台語」跟他說明孩子聽不懂北京話,但他還是「無視」我講的話,照樣跟孩子及我說北京話,這種情形常常發生,而且講完北京話後,還會對孩子投以憐憫的眼光,我真的不知道台灣到底怎麼了?


最嚴重的無視,是無視「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將在台灣消失的教育體系及其主管單位,當教育主管單位興高彩烈的宣布新住民的語言將納入國小必修語言的「選項之一」時,所有關心台語的朋友們都被呼了一個大巴掌。我們滿心期盼台灣人主政的新政府會更重視台灣在地族群母語的教育問題,但卻反其道而行,把「新住民語文」拿來跟「本土語文」一起競爭,一起分享已經少得可憐的預算及資源。


假設日本人、韓國人在台的子女激增,請問是否也需將日本語文、韓國語文也納入台灣的教育體系裡?在台灣,台語族群的孩子已高達90%以上不會講台語,人數更少的原住民族、客家族群更高達95%以上的孩子不會講原住民語及客語。當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已經快消失了,政府還有能力及時間管「其他國家的母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消失的問題嗎?


以下是「東南亞-新住民爸媽」 VS.「台灣-全台語爸媽」的比較

東南亞-新住民爸媽
台灣-全台語爸媽
母國-語言背景
在其母國,全國人民無時無刻都在講「其國家的母語」
在台灣,90%的人民,無時無刻都在講「中國的北京話」
母國-受教程度
新住民爸媽,在其母國接受完整的聽、說、讀、寫的母語文教育
全台語爸媽,沒有接受台語文的聽、說、讀、寫教育,只在原生家庭聽父母講台語,但自己卻不常講台語

90%以上的爸媽是台語文文盲或半文盲,不會讀、寫台語文,因台語不是台灣的國語,沒有資格接受完整的台語教育
在台灣-孤獨程度
中。但新住民爸媽可隨時打電話或在聚會時跟同鄉大講特講其母語
破表。全台語爸媽找不到同學、朋友、同事講台語,要找講全台語的聚會有其困難度
在母國-母語被
「無視」的程度
無。因為其母語就是母國的語言
嚴重。因為台語「看起來」講的人還很多,所以台灣政府基本上是讓台語自生自滅


東南亞語不會因為在台灣的東南亞爸媽不跟孩子說而消失,但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原住民語、客語、台語)會因為台灣的爸媽不跟孩子講而消失。越南人的越南語文有越南政府在保護,印尼人的印尼語文有印尼政府在保護,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文,尤其是「台語」有誰在保護?


3.五年內政府再不改變「台語」的教育地位,二十年內台語就會消失
這不是玩笑話,致力推廣跟孩子講台語的小雅媽媽,2016年10月時在活動上直言:台語在未來5年內是存亡的關鍵期2015年中山醫學大學台文系副教授也是台灣母語聯盟理事長何信翰憂心的說:「20年內,如果沒有救回台語,台語就會消失。」

如無法將台語升格至國家語言的教育地位,來看看20年內台語族群的台語是如何
消失的,以目前3歲的孩子為例:

幼稚園:同學間不會講台語 (90%的孩子不會台語,都會區,如:台北市,更高達99%)
小 學:同學間不講台語(95%的孩子不會台語,5%的台語孩子已被北京話同化)
※精通台語的阿公阿嬤1/3已逝去
國 中:同學間不講台語(98%的孩子不會台語,3%的台語孩子已被北京話同化)
※精通台語的阿公阿嬤2/3已逝去
高 中:同學間不會講台語(100%的孩子不會台語,2%的台語孩子已被北京話同化)
※精通台語的阿公阿嬤都已逝去,生活中不再有人說台語
大    學:同學間不會講台語(100%的孩子不會台語,台語孩子已100%被北京話同化)
出社會:生活中不再有人講台語,台灣已沒有自己國家的語言,只剩北京話、英語
當父母:台灣已沒有自己國家的語言,只能用北京話、英語來教導孩子


目前的台語課程僅在小學實施,且「一星期只有一堂課」,不是由專任的台語老師授課,也完全不用考試,在實際執行上產生了以下現象:
(1)學校、老師方面:
這堂課的落實往往因執行者而異,取決於個別縣市、校長或老師的熱心程度很多老師自己不太會講,也不重視,整節課放CD或DVD,就打發了。

現職教師教授台語課的意願和能力問題常受到質疑。紀清珍說,由於教本土語言,就代表著要多備一門課,起初很多老師不願意教,是被迫要教。有些老師即使平常台語講得很流利,但要從頭到尾講一堂課,還是很有壓力。有人甚至寧願自掏腰包請支援人員代勞。

他說,如果本土語言開成科任,可以備課一次教多堂課,就會有老師搶著教。問題是現在科任多開在其他科目。

陳豐惠說,教育部對現職教師的要求太寬鬆,以至於現在經72小時研習就任教老師的愈來愈多,聘請支援人員則有降低的趨勢。另一方面,她指出,全國多所台語文系所每年的畢業生,卻因缺乏配套措施,畢業即失業,或是轉,造成人才浪費。台灣囡仔的台語課
※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學校沒有本土語言課程,學校表示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是家長
要在家自己教


(2)學生方面:
目前有些教師將台語課視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將台語課拿來上英語,考北京語、數學、英語,或是放影片、聽音樂,完全沒有教孩子如何聽、說台語及讀、寫台羅,甚至有孩子在聽到台語後,詢問講全台語的媽媽:「妳在講哪一國話?」的情形發生。


以下是目前「一星期只有一堂台語課程」的教學成果:
小學生不太會形容台羅的部分,呈現方式以台語聽、說程度為主。無論家庭是否有講台語,所有的小學、國中、高中生在學校、家裡的主要語言就是北京話


小學一年級:台語連聽都有困難 (台南市)、台語講簡單的,句子不太行 (高雄市)
小學二年級:聽說還可以,只是有些發音不是很準(媽媽從小跟孩子講台語,新北市)
小學三年級:會聽一點,講大部分是單詞,整句話不太行 (新北市)
小學四年級:台語聽沒問題,講稍好 (高雄市)
小學五年級:台語聽得懂一點及會講一些 (新北市)
小學六年級:台語會聽不會說 (台南市)
國    中   生:會讀一點點台羅,但不會寫(新北市)
高    中   生:會讀一點點台羅,但不會寫(新北市)
【特例】高雄國二生,家裡是「全台語」環境,因為學校沒有專任的台語老師,小學
一到六年級的台語課,老師並沒有教教育部的台羅,所以考台語檢定考試
時,他並不知道要考,台羅完全不會寫,不過他還是順利通過台語檢定。


唯有將台語提升到國家語言的教育地位,才能讓台灣的語言「台語」,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繼續流傳下去,而不是像浮萍一樣失去自己的根,成為沒有自己語言的國家  。


4.將「台語」提升至「國家語言」教育地位的優勢
  (1)與國際接軌
       世界多數語言都是使用拼音學習語言,全世界只有台灣是用ㄅㄆㄇ教北京話,
學習台語羅馬字對學生的學習有正向的影響。台語羅馬字與英文 phonics學
習有70-75%的相似度,由字母就可讀,相對幫助語言拼音學習 。
12年國教公聽會


       北京話沒有濁音,但台語有,台語能幫助台灣人學習法語,例如台語的麵包跟法
語的發音一模一樣,台語的肥皂跟法語的savon也有點相似,台語更能幫助台灣
人快速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


  (2)提升台灣在國際間的識別度
       本土語言為外國人辨別國家的指標之一,當台語族群在學校、公共場所、工作
領域講台語時,來台觀光的國際旅客就會想要了解這是什麼語言,回國後會跟
親朋好友形容:「台灣是一個講台灣語言的國家,而非講北京話的日本人。」
國際化、全球化的基礎,不是一味的學習外國語及其文化,而是落實自己國家
語言。


  (3)建立完整的「台語」教育體系,成為全球欲學習台語人士的唯一選擇
       日前生活技藝社群LiFellow與華視主播徐榮寅舉辦的「跟著主播學台語」活
動,活動當天齊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台語愛好者,有來自台灣、中國、香港、
馬來西亞、印尼、日本、美國等地區的朋友,在3小時的活動中分別體驗了
台語聲調發音、日常用語練習、台語新聞播報練習及台灣傳統民謠等。為
了讓大家更貼近台灣人日常生活,還彼此模擬夜市老闆及顧客點餐。


       當台灣從幼稚園到高中建立一套完整的台語學習系統時,自然會吸引中國、
東南亞及世界各地許多華人或華裔人士來台學習台語,他們可以在台灣的任
何縣市聽到
       台語,例如:買東西、搭交通工具、逛夜市..等,並且能隨時開口實地練習時,台
灣將成為台語的學習基地,此時「學台語一定要來台灣」的藍海市場將出
現。




  (4)成功挽救「台灣語言」的經驗,將成為各國學習的對象
       目前的社會環境不利本土語言,父母在家都很少跟孩子講「台灣在地族群的母
」,所以即使已納入正式課程,每週一節使學生的學習成效無法持續,根據新
北市頭湖國小教師柯棟山的調查發現,家長在家會以本土語言跟孩子交談者
低於10%,倘若僅在家學習,本土語言恐怕快速消失。
(12年國教課綱納入本土語言?)


      將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提升到國家語言的教育地位,政府才會將台灣的
語言作整體規劃,從而重新檢視國家語言的教育資源分配。將台灣在地族群
的母語從幾乎踏進滅亡的地步,經過政府全力搶救下,再度重生,蛻變成台灣的
國家語言,這歷程將成為各國學習的典範。       


      
5.走出「台灣」自己的國家特色
聽到法語,會想到浪漫的法國;聽到德語,會想到嚴謹的德國;聽到毛利語,會想到語言巢的紐西蘭,但聽到英語,只會想到美國,聽到北京話,只會想到中國。


台灣的軟實力即是多元的在地族群語言(原住民語、客語、台語)與文化,但政府完全不了解台灣的優勢在哪裡,一昧的主推「北京話」為官方唯一語言,以台語為例,在2009年所發表的《台灣年鑑》,台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台語,但現在台語已快速消失在我們的下一代中


有位法國語言老師對講台語的學生說:這是我聽過最好聽的語言,妳的母語講出來好像在唱歌』。台語不僅是台灣特有的語言與文化,也是讓全世界重新認識台灣最好的機會當聽到像在唱歌的台語」,就會想到富有生命力的台灣」時,不用大力推廣觀光,自然會有世界各地的旅客想來台灣聽這講出來好像在唱歌的語言,才能走出台灣自己的國家特色。


6.「台語」是世界的藍海市場
由於台灣的台語音樂、電影及電視劇較為發達,許多台灣以外的人,為了學習閩南語,會接觸台灣的台語音樂和台語電影、電視劇。中國、東南亞及世界各地許多華人或華裔,為了學好自己的母語-閩南語,而接觸台灣的電影、電視劇及音樂來學習閩南語,希望延續自己的文化。


但台灣的台語影視產業問題重重


首先,因為台灣的教育體系是採全北京話」及全中文」的教育方式,導致台灣年輕一代的演員(主角)普遍都不會台語,台語老師必須先把中文劇本全部翻譯成台文,這中間台語老師還要想如何用台語呈現的問題。


其次,台灣的台語劇,是請台語老師把全部的台語劇本對白錄音給演員聽,讓演員強記台語劇本對白,大部分的台語劇組,因為預算及時間有限,並不願意花時間教演員台語,甚至不願讓台語老師到現場指導,變成演員隨便講講就是會講台語,台語有無嚴格要求,關鍵在導演。


最後,如果肯讓台語老師在現場指導,資深演員是憑個人認知講台語,無法剛好全部正確,若遇到固執或大牌心理的演員,就無法指導其台語。


台灣政府總是往紅海的市場走去,例如:政府年花3億多預算,向國際推廣北京話、民間製作北京話劇...等,想學北京話,當然會去中國學;想看北京話劇,當然是看中國出產的電影、電視劇,中國電視、電影的預算是台灣的幾千幾萬倍,台灣如何跟中國競爭?


7.世界級的「台語」藍海市場,必須由教育體系奠定基礎
教育主管機關必須先將「台語」提升至國家語言的教育地位,把「台語教學系統」導入至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的整個教育體系中,須執行以下事項:


(1)廣設「全台語」幼稚園
    讓台灣台語族群的孩童,在進入小學前學會聽、說台語,並認識自己在地的台語
文化,最重要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學台語,讓孩子了解自己的使命。


(2)廢除北京語的「注音符號」,並採用國際通行的「羅馬拼音」系統
    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起,北京語即開始用10個禮拜的時間教注音符號,之後在
小學的語言黃金學習期中,一直不停地在複習及考注音符號,然而注音符號非正
式書寫文字,只是輔助發音的工具,僅具功能性位階,但國際通行的「羅馬拼音」
好用、學習成本小才是重點,讓學生學習「一種音標」即可學多種語言,例如:
英語、原住民語、客語、台語..等。《我贊成廢除注音符號教育


    小朋友從小學習的拼音符號、規則,一定會成為他的習慣。就像我在教小朋友
的時候,有一位在班上前幾名、四年級的小女生,她居然用注音符號去拼 trust。
很簡單的一個字,她用了好幾個注音符號去拼音。如果我是家長,我一定不會想
要讓我的小孩學習往後一輩子幾乎都用不到的注音。
小朋友不要再學注音了


    台南市新化口埤實驗小學去年8月成立後推出「實驗3語課程」,因西拉雅課使
用的是台羅拼音,因此聘請使用台羅拼音教台語的陳金花、邱碧華指導學生,也
可應用在英語學習上,讓學生不必學太多種拼音法。6年級李雅文說以前不常說
台語,學會台羅拼音後覺得台語「很簡單」,加上學西拉雅語也用台羅拼音,覺得
沒有壓力。


(3)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起,即應開始教「台語羅馬字」
    語言學家認為,羅馬拼音和英文音標本是同根生,沒有相互衝突或混淆的問題,國
際音標更是英語系國家所參與制定的從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起,即應開始
學「台語羅馬字」,台語羅馬字不僅可幫助英語的學習,更可打下學習多種語言
基。


(4)台語文字應採用「雙文字-羅馬字、漢字」的教學方式
    李勤岸教授說:「漢字佮羅馬字是台語文的兩支跤」。潘科元老師在其臉書
表示所謂「拼音方案」,毋是「注音方案」,若是注音方案,著是漢字个新婦仔,
欲做漢字个注音用个,但是官方是講「拼音方案」,拼音文字佔世界語言个多數,
當然會使當做獨立文字來用。
    以下是目前小學台語課本內的圖卡,一個圖卡總共有3種文字(台羅、漢字、
字)、2種拼音(台語注音拼音、北京語注音拼音),到底要學哪一種?
15540500_10154885434280530_410056939_o.jpg


    小學台語課文,總共有2種文字(台羅、漢字)、1種拼音(台語注音拼音)
1-8校園的蝶仔.jpg


    以課本及圖卡的呈現方式來看,教育當局把「羅馬字」當成「漢字」的注音符
號而非文字,將台語文字採用「雙文字-羅馬字、漢字」的教學及書寫方式,不
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更可讓90%以上是台語文盲或半文盲的台語族群
父母一起學習台語文。


    當台語族群的孩子從全台語幼稚園開始到高中為止,都有國家語言級的台語課
程節數時,同學間自然會以台語交談,並將台語變成思考的語言。當影視產業需
要台語劇本時,自然會有大量的台語人才用「雙文字-羅馬字、漢字」書寫劇
,受過完整台語文教育的演員們看到劇本時,即可直接發出正確的台語發音,從
而解決台語影視產業最根源的問題。


【註】
以下是「雙文字-羅馬字、漢字」的書寫方式:
以上三篇論文比較ê方式看起來ná像公平,但實際上台語文字ê比較tī立足原點上,存在真chē無公平ê問題。首先,漢字tī台灣社會上iáu是文化情感依附ê對象,羅馬字表記台語雖然已經有一百gōa年ê歷史,但iáu未hō͘人看做傳統文字。第二,tī整個社會kap教育體制長期以來對台語文ê漠視之下,大多數受訪者無機會接觸台文,koh-khah免講認識台語羅馬字loh。所以,漢字佔盡意識型態kap社會資源上ê優勢,羅馬字是遠遠落tī起跑點之後。大多數人tī認知上認同羅馬字ê優點,但對tī台語羅馬字系統ê本身欠缺實際ê了解,致使誤解認為羅馬字比漢字khah oh學,也因為看m̄-bat台語羅馬字所以感覺真oh得親近。漢羅合用字ê文章因為其中漢字ê比例比羅馬字khah koân,而且大學生ē-tàng藉由伊ê英文能力臆出台語羅馬字ê發音,所以tī接受度上比全羅馬字khah koân。
無kāng文字形式tī社會語言學ê比較


【配套措施】
1.「教育部台羅」部分,在孩子上小學前,教育部就應輔導家長學習台羅,例如:開設
網路「台羅」學習課程,讓家長同步學習台語文字,將台語文盲降到最低。
2.小學台語課本學校必須連CD一起賣給家長,目前學校沒有如此做,家長在家也無
法教,家長或孩子在家想聽,得自行去跟書商購買CD。





結語

「台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融合了平埔族語、荷蘭語、西班牙語、法語、日語、台灣在地字彙的語言,例如:牽手、台灣(平埔族語);土地幾、紅毛塗(荷蘭語);三貂角、富貴角(西班牙語);雪文、茶、野柳(法語);阿沙力、注文、便當、甜不辣(日語);正港、食飽未、多謝、後山(台灣本地語),用近400年所產生的語言,卻因為「中國北京話」佔盡台灣島內所有教育、社會、國家資源,導致這「近400年的語言-台語」,在20年內將在台灣消失。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有6500年的原住民語、330多年的客語、近400年的台語。但中國北京話大怪獸用60幾年的時間就把「原語、客語」這兩種動物吃到瀕臨絕種,把「台語」吃到變稀有動物。現在台灣政府打算再引進「新住民語」動物,將跟體質虛弱且瀕臨絕種的「原語、客語」動物及稀有的「台語」動物一較高下,最後誰是贏家?當然是中國北京話大怪獸。


馬來西亞檳城《講福建話運動》協會主席沈志偉表示,從語言規劃的角度出發,台灣的語言教育政策也應該以「屬地主義」模式進行。在傳統通行台語的地區,不分學生的籍貫背景傳授台語。在客家人聚居區如新竹、苗栗全面推行客家話,以此類推。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完整的語言環境,免得讓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只能成為小眾語言
   
台灣的國家語言教育政策必須重新規劃,讓北京話獨大的情形消失,在觀念及行動上政府必須有所改變:
(1)將「北京語」視為一種語言課程,而非國語
(2)按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地區別,廣設「台灣在地族群的全母語」幼稚園。
(3)從小學開始到高中為止,將原住民語、客語、台語」的課程增加到等同
的節數,並鼓勵其他課程的教學語言使用台灣在地族群的母語,因為無論
家庭是否為全母語環境,在學校所教的語言,就是學生生活中會講的核心語言


馬來西亞的教育是馬來語、英語、北京語一個星期的上課日中,都各有足足的七節課,這樣同時學習,而台灣以國小5年級為例,台語1節、英語2節、北京語6節課,且其他課程全部以北京話授課,如此不平衡的發展,最終台灣將成為一個「失去自己語言」的國家,就如同現在的新加坡一樣《如何打造一個不會講國家語言的國家?》。


這是一位全台語母親所寫的話:「台灣家長始終壓力很大無所適從,但如果能找回自己的根,我想一切會變好。我自己感受實在很深,連我父母都非常驚訝,我只是開始講台語,怎麼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很愛淡水很愛台灣,2016以前都還很崇洋崇日呢,還覺得移民好呢!但,改變是漫長的路。」




最後為部長獻上一首歌及一段影片:


伊是咱的寶貝


一蕊花 生落地 爸爸媽媽疼上濟
風若吹 愛蓋被 毋通予伊墜落烏暗地
未開的花需要你我的關心 予伊一片生長的土地
手牽手 心連心 咱徛做伙 伊是咱的寶貝


關心台灣後代的母語



* 本信件將陸續轉寄給以下對象:
正本:教育部
副本:台北市市長、台中市市長、台南市市長、高雄市市長、民進黨與時代力量
之台北市立法委員、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之台中市立法委員、民進黨台南市
立法委員、民進黨高雄市立法委員、公布於網路